• 首页
  • 尊龙app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尊龙app > 新闻动态 > 交警提醒

    交警提醒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23:15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    晨光还未全然铺满窗台,楼下的麻雀已在那棵老槐树上叽叽喳喳。我端着一杯温热的豆浆,倚在阳台上,望见街角的交警正吹着口哨指挥着早高峰的车流。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昆明读联大,出门靠的不过是一辆破自行车,横冲直撞,哪里懂什么追尾?那时的“追尾”,不过是后轮蹭了前轮,顶多被训两句。如今倒好,四轮钢铁,规则森严,偏偏麻烦也多起来了。

    汽车这东西,有时候真像一场好戏。前后两车,一如台上两位老生,谁先开口、谁先亮相,分寸全在那一刹。常听人说,追尾总是后车的错,可细想起来,世间哪有这么绝对的道理?就像咸菜萝卜,初尝时只觉平淡,细细咀嚼,才觉其中百味藏在盐分里。其实,追尾事故里,也有许多让人回味的“咸味”——有时候,前车也并非全然无辜。

    比如前车突然倒车。这就像做饭时忽然把腌好的豆腐乳倒进锅里,锅里的鱼可就惨了。前车若在红绿灯前突然后移,或者在坡道上没拉手刹,溜了下来,后车哪怕慢慢悠悠,也难免被“砸个正着”。这类情况,交警往往判前车全责,后车倒成了“无辜躺枪”。有意思的是,生活里许多道理,都是这样,前后因果,未必像表面看得那样分明。

    展开剩余69%

    再比如前车变道如戏曲的“抢段”,一声锣鼓未响,身段就先抛出来。大街上,常见有些司机,突然打着方向灯就挤进来,像茶馆里的熟客,甩下两句闲话就要占个座。遇上这种情况,后车纵然守规矩,也难免手忙脚乱。如果追尾了,责任自然要落在这位“熟客”头上。我有时想,生活也是这样,规矩未必能防住所有的意外,但总要给守规矩的人一份公道。

    说到斗气车,那就像戏台上两位演员暗中较劲,台上争风,台下较劲,旁人看着热闹,自己却不免吃亏。前车若无端急刹、别车,简直是硬生生给后车下套。这种“制造麻烦”的心思,生活中也处处可见,开车如此,做人何尝不是?总想着让别人难堪,结果多半自己也落不到好处。

    记得有一年冬天,我跟几个老友去郊外看腊梅。路上遇见小雨,车窗雾气蒙蒙,前方一辆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停得死死的。我把车停下,心里竟有些不快。后来交警来了,说这类违规停车若引发追尾,多半是前车的责任。一辆车,有没有规矩,往往体现在这些小地方。

    倒也不是说,后车就可以松懈。昆明那会儿,联大的同学常说,骑车跟人走路一样,眼观六路耳听八方,才不至于撞到人家菜篮子。现在开车,更该如此。安全距离,就像茶与水的比例,浓淡之间自有分寸——太近容易苦,太远也失了滋味。人生如车,各有各的走法,有人求快,有人爱稳,最终都得自己承担后果。

    有趣的是,夜里或雨天追尾,责任就像雨水打在玻璃上,分不清楚。前车若没开灯,或者刹车灯坏了,后车即使慢慢行驶,也难免“撞了南墙”。这种事,倒有点像老戏园子里灯光暗了,台上台下都看不清,演错了也难怪。

    我这外行人看来,汽车里的规矩,其实和做人差不多。前车、后车,各有责任,不能一味怪罪谁。就像厨房里,菜炒糊了,锅有锅的错,火也有火的不是。有时我们太习惯于分个黑白,却忘了生活本就五彩斑斓。

    有三点小小的生活智慧倒是可以分享:一是遇事多留证据,像写小说留个草稿,日后好交代;二是规矩虽多,宽容尤可贵,别总想着逮住别人的错;三是技术终究为人服务,别让规矩变成枷锁,心里装着别人,路上自然顺畅。

    说到这里,窗外的阳光正好,槐树的叶子落下一片,像极了车流散开的样子。其实,追尾这事,无非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插曲。前车、后车,偶有磕碰,也就罢了。重要的是,下次见面,还能微笑着,点头致意。这样就很好。

    发布于:河南省

    Powered by 尊龙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